爱电影: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苹果老用户来说说iPhone的缺点

发表时间:2022-09-10 08:13:13

随着mate系列和iPhone几乎同期发布了新产品,这两高端机之间的比较又炒热了起来,也有不少人在大力吐槽iPhone。然而那些对iPhone的吐槽在我看来要么是说来说去就那几句轱辘话,要么是连轱辘话都不说直接形而上的表示就是垃圾,在我看来都没黑到点子上。主席说得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而作为08年开始使用iPhone 3G且经手过多台iPhone(iPhone 3G、iPhone 4S、iPhone 5S、iPhone6、iPhone X、iPhone13)的用户对于iPhone那些问题也是清楚的很。这里给大家好好介绍下iPhone的缺点,方便各位以后手机数码对线时能多些弹药,当然一些现在已经不存在的祖传问题这里就不展开了,就说说现在依然存在的问题。1.万年闪电口必须得说,当苹果的lighting口和充电线在2012年随着iPhone5推出时,闪电口还算是代表着手机先进生产力方向。相比于当时使用的苹果串口以及miniusb/microusb,闪电口体积小巧而且不用看正反面算是解决了“四次元USB口”这一世界性难题,在当时算是独树一帜。当然好景不长,到了2015年时安卓阵营开始使用usb-c(后续一律简称为tpc)接口作为充电口,而随着tpc在安卓上的普及,tpc比起专用的闪电口有着更广泛的适用性,而且有着更好的性能与充电速度,就显得闪电口成为了“桎梏”。当然苹果也不是不知道tpc口的好,从ipad pro开始(具体哪一年的ipad Pro我就不去管了,反正记得是个全面屏ipad Pro)也使用tpc接口,并且从ipad pro开始不断延伸到ipad air、ipad mini等。到了2020年以后,当年先进的闪电口在tpc口面前可以说啥都不是,但iphone上还在坚持使用闪电口。每一代iphone更新前都在传言会更换为tpc口,但看看iphone 14,嗯还是祖传闪电口。苹果对于坚持用闪电口的原因么说的天花乱坠,但都是千年的狐狸装什么聊斋?还不就是因为闪电口是你独有接口,靠着卖线就是一笔不少的收入。挣钱嘛,不寒碜,但别给自己立牌坊啊。以至于我现在买充电器基本都得选择多口充电器,原因很简单:一个口接tpc线,一个口接闪电线。5002.祖传PD18/20W充电苹果的充电一直饱受诟病,比如当年臭名远扬的“五福一安”堪称噩梦,尤其急着等充电时那叫一个折磨。虽然五福一安刚问世时安卓友商的充电也是卧龙凤雏,但后面安卓友商就走上了“充电五分钟通话二小时”的康庄大道。直到2017年iphone8/iphoneX问世,苹果才有了入门级快充:PD18/20W充电。在2017年时PD18/20W的充电功率也算是赶上了同行,比如同年发布的mate20就是22.5W充电。但随后安卓友商在快充这块不断的屡创新高,50W、65W充电,甚至现在100W、130W充电都屡见不鲜,反观苹果还在PD18/20W充电。此前使用过的realme GT neo就是65W充电,虽然用的是专有充电协议得用专用充电器和充电线才能达到65w,但那使用体验确实良好,插上去半个小时就从20%电量基本充满。就算睡前忘记把手机插上充电,早上起来洗漱时冲个电也能冲个大差不差可以出门了。而反观苹果,PD20W充电插上半个小时也就冲个50%左右,而且还要挑充电线和充电头。用个第三方的充电器和非MFI充电线基本触发不了快充,得用高级充电器和tpc-闪电口的MFI线才能触发PD20W快充。而且普通充电和PD快充在UI上没有区别显示,导致只能从充电速度来判断是否可能触发了快充。更不用说电量到了80%后就变成所谓的涓流充电,从80%到100%电量的速度那叫一个让人恨得牙痒。得亏PD充电协议算是个公开充电协议,基本是个快充充电器就有,不然真要搞个苹果专有协议还只有20w那只能让人骂娘了。5003.双层主板和垃圾散热这几年iphone都在使用双层主板设计以节约空间增大屏占比,这个设计其实也不能说有啥问题,毕竟设计么就是有得有失。然而双层主板带来的问题就是发热量最大的SOC被夹在了里面,导致热量无法有效传递到表面进行散热。有些数码博主表示这其实起到了隔热的作用,防止手机表面温度过高产生烫手现象,但由此导致的问题是手机的SOC散热不佳温度过高,动不动就撞了温度墙降频运行。平心而论iphone的处理器在同代手机中基本都是性能吊打安卓友商的,甚至有时候可以隔代吊打,比如去年iphone13的A15处理器现在依然可以把高通的8+G1给按在地板上摩擦,也使得iphone同期游戏性能是第一梯队的领先水平。但能展现处理器性能的大型游戏往往会让处理器满负荷运行并且产生大量热量,对苹果和安卓来说都有着同样的问题。然而安卓机往往大量使用大面积的均热板啊相变片啊来提升散热能力,甚至如红魔这种游戏手机还会使用风扇这种主动散热技术来进行高效散热。而苹果呢?依然在用双层主板,依然SOC夹心饼干,依然只靠散热贴纸和外壳散热,没有相变片更没有均热板,就靠玻璃背板和金属边框来散热。日常使用的话由于负载不高发热量不大问题也不明显,但用来玩游戏尤其是某热门大型手游时……那就成了灾难了。500双层主板,丧尽天良当我去年刚拿到iphone13进入某手游时,就被那画质和流畅度给震惊了。结果好景不长,玩了没多久就开始有严重卡顿而且开始发烫,这才意识到散热不畅温度过高导致处理器降频了。经某位数码产品编辑提醒后使用节能模式降频玩游戏时由于负载相对较低发热量也降低不撞温度墙就流畅多了,但我显然不信这个邪,花了好一阵功夫研究怎么增强散热降服A15。结果最终发现在不采取破坏性改造的前提下,在不安装散热背夹风扇的情况下想要通过被动散热在正常模式下流畅玩游戏是个巨大的挑战。最终买了某款应该是市面上最强的iphone13散热手机壳后总算是解决了这个问题。当然这个散热手机壳挺堆料的:内层是石墨烯,外层是整块金属散热板。这么一整总算是把温度给压下去了,可以连续满血玩上快20分钟才过热撞温度墙。当然得益于这个手机壳强悍的导热能力,我把滚烫的手机壳贴在冰凉的肚子上就能快速带走大量热量降低温度继续满负荷运行。500500为了解决玩游戏的散热问题,愣是被逼的用这么丑的手机壳4.反人类的itunes其实本来都不想提iTunes这玩意了,因为现在使用iphone时基本没啥用得着iTunes这电脑端软件的地方。但考虑到这玩意目前并没有退出iphone生态,而且被一个鼓吹iTunes使用体验良好的朋友给勾起了当年的恶劣体验。iTunes这玩意吧最早的用途是给iPod这个音乐播放器进行音乐同步用的。虽然iPod现在已经成为了历史名词,但在iphone之前iPod才是苹果的主力产品。也正是因为苹果是个美国公司,iTunes的专辑管理与同步功能都是符合欧美使用习惯的。而符合欧美使用习惯放在国内……那就是不符合国内使用习惯了。而且在进入iphone时代之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想要给iphone安装软件还得通过iTunes来下载安装,这安装吧还不是直接安装得同步。这同步吧一个不小心没留意,比如没勾选到某个选项,得,新的东西是进来了但是我原来的东西呢?咋没了啊?用iTunes进行iPhone的数据备份也是个颇为噩梦的事,经常会遇到显示同步备份中,进度条慢慢读着然后啪一下跳出个框来,提示中断。得,白费了。好在比起十年前,现在iTunes的使用频率大幅下降,估计也就听音乐的会用iTunes来管理专辑与同步专辑,起码我是不用遭这罪了。5.2202年了还没屏下指纹苹果另一个让人比较诟病的地方还是都2202年了还没用上屏下指纹。屏下指纹这玩意对于全面屏手机来说简直是绝配,直接取消了实体指纹按钮,大幅提升整体美观度了。最早的屏下指纹还是18年vivo的概念机,而实际有厂商开始使用还是得等到19/20年。当然早期部分手机屏下指纹使用体验并不咋的,我使用的红米K30至尊版的屏下指纹解锁体验就比较差,基本上贴了膜后得反复识别个五六次才能解锁。而19年问世的P30pro的屏下指纹解锁那体验就挺好的,当然这和P30Pro没有贴膜也有着一定的关系。也因此早期苹果不采用屏下指纹我多少有些理解,毕竟使用体验要是差的话还不如不弄。但现在屏下指纹解锁方案已经非常成熟,哪怕在中低端机上也能获得很好的使用体验。加上苹果一直以来使用的face id解锁在佩戴口罩时会遇到解锁障碍需要拉下口罩,这点在新冠疫情期间饱受诟病(当然现在更新了后戴着口罩也能face id识别解锁了)也使得增加屏下指纹解锁的呼声一直很高。然而现实么大家都看到了,在屏下指纹解锁都成为安卓2000元中端机标配时,苹果依然没有屏下指纹解锁……还有些公众常说的苹果黑点这里就不多说了,因为有些我觉得压根算不上黑点,比如刘海屏。毕竟要玩结构光3D人脸识别的话除了常规摄像头必须得布置点阵投影仪和景深摄像头等。就如mate50pro为了能使用结构光人脸识别,照样保留着刘海。因此我认为刘海丑归丑但属于设计上的妥协所以不算是个问题。不然mate50pro那刘海不也成了缺点了~500只要用结构光3D人脸识别解锁,这刘海啊就逃不掉

在线观看下面链接直接跳出本站到视频网站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