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影: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中原突围奔袭千里,皮定钧一战封神

发表时间:2022-09-27 11:41:49

作者:温伯陵500 伯陵说: “中原突围”准备牺牲的皮定钧旅, 最终却奔袭千里, 成为所有部队中战功最大的。 1 15年前,冯小刚拍了一部《集结号》,当时觉得非常好看,张涵予演的谷子地讲义气、解放军很英勇、英雄最终得到正确的评价等等。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相关知识也稍有积累,就越来越觉得不对劲—— 解放军怎么可能和国军一样卖战友呢?即便是战场形势需要一部分部队牺牲,也应该说清楚,不可能让战友稀里糊涂的牺牲吧? 要知道从红军到八路军再到解放军,战斗力的根本来源就是,最基层的战士有革命信仰,知道为什么牺牲,并且心甘情愿的牺牲。 所以那种骗战友牺牲的做法,在解放军不可能出现,这是《集结号》里最难看、最歪曲事实的地方。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皮定钧“中原突围”的事,看看解放军遇到需要牺牲的时候,到底是怎么做的。500 2 1945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 虽然全国人民都在欢迎和平到来,但目光长远的大佬都知道,接下来中国将面临两种命运的抉择,要么国民党打败共产党,要么共产党消灭国民党。 这两个在政治光谱中分别占据左右的政党,和解的可能非常渺茫。 于是在9月份,教员便命令已经南下湖广的王震部北返、河南军区的王树声部南下、和湖北的李先念部会师,成立了中原解放区和中原军区,指挥6万军队。 李先念是军区司令员、郑位三是政委、王树声是副司令、王震是副司令兼参谋长,后来名扬中国的皮定钧只是1纵队1旅的旅长。 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军区的地理位置在中国的核心地区,教员这么布局,目的就是占住中原这块战略要地,进可攻退可守,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而在抗战结束后,丢掉大半个中国的国府也想“收复失地”,那么要向东北和西北运兵,中原就是必须经过的交通要道,即便不从中原解放区走,我军6万人驻扎在那里,蒋介石总有一种不安全感。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共两党在中原的战争,就不可避免了。500 到了年底,蒋介石就在中原解放区的东部部署了3个军,归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指挥,南面有武汉行营主任程潜部,西面是胡宗南部,基本把中原解放区三面包围起来。 从1945年底到1946年6月,两军发生近千次军事冲突,中原解放区逐渐被压缩到不足100平方公里。 这样的局面,和长征前的中央苏区非常相似。 所以中原解放区的部队,也面临中央红军一样的困境,即物资不足难以持久作战,战略空间狭小难以进行运动战。 据中原解放区的老战士们回忆,当时他们到乡下买粮食,连装粮食的布袋子都没有,只能各自想办法。有些女战士甚至脱下裤子,把两条裤腿打个结,在裤管里装粮食,背回总部统一分配。 后来随着根据地越来越小,粮食也买不到了,战士们一天三顿饭便减少成一天两顿,然后是一天一顿,最艰难的时候,战士们连粮食都吃不上,每天只能吃一顿野菜。 粮食拮据到这种程度了,继续坚守中原,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为了挽救危险的局面,我党做了两手准备。 其一是教员在1946年5月给中原解放区发电报,告诉他们“顽进攻时在原地打几仗,不轻走,以免中敌挑拨之计,万不得已向西突围方针甚好。” 这是他惯用的说话方式,最好是坚守中原,实在不行也允许突出包围圈。 其二是周恩来同志和美国、国府的代表谈判,尽可能争取和平解决,实在不行也要拖延战争的进程,给中原解放区争取时间。 这样一文一武,就把战争拖延到6月份,中原解放区已经做好突围的准备。 6月22日左右,李先念收到截获的国军密电,蒋介石命令刘峙在22日前完成包围,26日开始围攻,7月1日发起总攻,用48小时彻底歼灭中原解放区的部队。 李先念知道,决定命运的时刻到了,随即向延安的教员汇报。 6月23日,教员给李先念发电报:“同意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 从这份电报的语气来看,教员也非常着急。 既然一定要突围,那就突围吧。 李先念几天不睡觉,和同志们一起拟定了“向西突围”的计划—— 李先念、郑位三、王震率领一部组成右路军,从北面向西突围,王树声率领一部组成左路军,从南面向西突围,留下6000余人在大别山打游击。 主力部队要向西突围,必须留一支部队到东面作战,吸引国军的火力,给主力部队争取时间。 和《集结号》里谷子地的任务一样,“中原突围”的吸引火力任务也是十死无生,李先念选中皮定钧的1纵1旅来执行。 3 皮定钧的1纵1旅,前身是豫西抗日游击支队,以能打硬仗闻名,下属第1团更是号称老虎团,能催坚拔锐。 正因为战斗力强,李先念才把吸引火力的任务,交给皮定钧。 6月24日下午,旅长皮定钧和政委徐子荣到白雀园开会,王树声亲自和他们交代任务: “军区主力今晚就开始行动,你们要用一切办法拖住敌人、迷惑敌人,使敌人在3天内找不到我们主力的行动方向。我们越过平汉线,就是突围胜利,你们的掩护任务就算完成了。” 看吧,王树声把任务交代的明明白白,你们就是要准备牺牲,能不能活下来看天意,绝对没有骗他们说听集结号,结果不给吹集结号。 而且王树声还规定了后续任务: “你们自己突围,方向可根据情况确定,一是跟主力西进,二是在当地坚持游击战争,三是到苏皖解放区。” 话说明白,任务规定清楚,中原解放区的主力部队才能放心突围,皮定钧和同志们也知道为什么牺牲,这种上下一心的部队才有战斗力。 所以皮定钧也心甘情愿的牺牲,他喜欢写日记,那天在日记里写道: “中原,我的中原。我认为死在我们面前摆着,是不可怕的,只要对人民有利,对党有利,我们的一切只要用在人民的利益之上,抛弃一切乃至生命,都是值得的。” 这就叫觉悟。 开完会出门,王树声给了皮定钧一项特权,让他们回去准备几身便衣,关键时候可以换装。意思是战败以后就跑,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10年前指挥西路军征战河西走廊的王树声,说的这番话可谓是经验之谈,但皮定钧没有接受,简单的回了一句:“我们不准备便衣。” 牺牲就牺牲,大丈夫行事,岂能做儿女状。 皮定钧和徐子荣回到旅部,已是凌晨,稍微休息了一会,他们便开始部署吸引敌军火力、掩护主力撤退的任务。 首先要全旅统一思想。 皮定钧和徐子荣召开党委会,非常明确的告诉大家,我们的任务是吸引30万敌军的火力,掩护主力部队撤退,极有可能牺牲,你们敢不敢? 所有人当场保证,我们愿意为了大局牺牲,旅长你就下命令吧。 听命令能打仗是我军的传统,只要是有意义的牺牲,谁都不会说什么,但要把为什么牺牲说清楚。在白雀园开会的时候,皮定钧和徐子荣知道了,现在他们又在党委会上告诉中层干部,并且要求中层干部回去告诉基层战士。 从上到下都统一了思想,仗才能打。 其次是造成中原解放区主力部队向东突围的假象,给主力部队向西突围争取时间。 皮定钧命令全旅在东、东北、东南方向做出进攻的姿态,同时挖战壕加固工事,目的是让国军的侦察兵看到,以为解放军要在东部打大仗。 为了固化国军的错误认知,皮定钧还抽调一部分战士,白天大摇大摆的向东部行军,晚上再悄悄退回西边,第二天继续向东走。 如果你熟悉历史就知道,汉末董卓刚进洛阳就用过这一招,让满朝公卿以为董卓有几万大军,最终以“虚假的雄厚兵力”执掌洛阳朝政。 现在皮定钧也用了这一招,而且效果很好,国军看到源源不断走到前线的解放军战士,便认定解放军的突围方向是东部,目的是进入大别山。 于是国军在东部严阵以待,准备一把梭哈。 正是因为皮定钧的战术有效果,才给中原解放区的主力部队争取了2天时间,直到26日主力部队向西行动,国军才发现不对,卧槽被骗了。 刘峙命令国军提前发起攻击,而皮定钧之前加固的工事,此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各团利用工事互相配合、交替掩护,给国军造成极大的伤亡。 到了26日下午,皮定钧和徐子荣收到电报,说中原解放区的主力部队已经走出200里,越过了平汉线,你们的掩护任务完成了,至于下一步怎么做,你们自己决定。 根据王树声的命令,皮定钧可以指挥1旅追赶主力部队。 但是皮定钧觉得,追赶主力部队可以抱团取暖,却不能吸引国军火力,便不算完成任务,而且一旦去追主力部队了,国军在后面紧追不放,可能整个中原解放区都要遭遇灭顶之灾。 留在原地打游击就不用说了,成功的可能性相当于没有。 所以皮定钧决定,完成任务的最后一步是继续向东,最大限度的调动国军兵力,给主力部队突围创造机会。 我军政委的军事素质一向很高,听到旅长皮定钧的决定,政委徐子荣立即补充了自己的意见: “既然旅长决定向东,那我们可以先向西走一段,造成追赶主力部队的假象,然后突然折返向东,杀一个回马枪,让国军不知道我们的真实意图。” 皮定钧一听,哎,你他娘的还真是个天才。500 早在太行五分区做司令的时候,刘伯承就教育皮定钧,行军打仗要注意察看地形,不知道地形是打不了仗的啊。 从那以后,皮定钧便学会看地图、查地形。 这次在中原解放区驻守白雀园,皮定钧早已将地形烂熟于心,知道在白雀园西南15里的刘家冲一带,有座连绵不绝的黑松林,能隐藏几万人。 想到这里,皮定钧便明白如何撤退了。 26日夜晚,突然下起瓢泼大雨,战场的可见度不到十米,皮定钧琢磨着,我们行动困难,国军也行动困难,那现在正是撤退的最佳时机啊。 于是皮定钧命令部队迅速撤退,向西北走了十几里,然后立即折返向东,进入黑松林隐蔽。 而国军发现皮定钧旅跑了,便赶紧派兵追,结果追了十几里突然一个人都找不到了。经过一番分析,他们认为皮定钧旅已经被击垮,残部肯定追主力部队去了,我们继续往西追吧。 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认定被击垮的皮定钧旅,就在500米外的黑松林里。 要不说察看地形很重要呢,机会给你了,可你没能力啊。500 4 隐藏在黑松林里,皮定钧给部队下了严格的命令—— 人不能说话、不生火不做饭、只能吃炒豆子。马嘴用绳子捆住,不许嘶叫。为防止擦枪走火,除站岗人员外,所有枪支都退出子弹。 整整一天两夜,黑松林静默无声。 这期间当然有国军向山上开枪开炮,但即便炮弹在身边爆炸,战士们也不出声,战士被子弹打成重伤,疼痛都咬牙忍着,没人大喊大叫。 活着是运气,牺牲是本分,这个道理他们都懂。 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王者之师,看到这里,你应该知道了。 到了28日凌晨,国军基本都走远了,皮定钧才下令部队开拔,向东行军,到国军的后方作战。 因为战场在河南、湖北、安徽的交界处,所以接下来的几天时间,皮定钧旅沿着省和县的交界处行军,可能今天在湖北某县,明天就到了河南,而且有过几次90度大转折,飘忽不定。 这种行军方式,很容易让人想到教员的四渡赤水。 说起来简单,实际上在乡间小路上徒步行军,他们走的非常艰苦,很多战士的衣服被树枝和草叶子划破,长裤能当裤衩穿,而且鞋都走烂了,战士们把上衣脱下来包在脚上走。 最严重的是喝水问题,由于来不及生活做饭,他们就吃干粮喝河里的生水,而生水里有很多细菌,导致不少战士得了疟疾。 这种非战斗减员比战场牺牲的都多。 所以经过7天的行军,7月3日晚,皮定钧旅到了安徽金寨县的吴家店,这是红四方面军的老根据地,皮定钧决定休整几天。 吴家店有4个国军的粮库,皮定钧非常高兴,决定留下部队5天的口粮,其他的都分给老百姓。 这是一番好意,但是老百姓不敢来领粮食。 有些干部就说了,老百姓们觉悟太差了,我们可是老百姓的队伍,老百姓怎么能不支持呢? 事情报告到皮定钧那里,他知道老百姓不领粮食,还是因为以前红四方面军撤退了,被国民党还乡团报复过,现在担心主动领粮食,等他们走了,有人向国民党还乡团举报。 于是皮定钧教育那些干部,老百姓不敢主动领粮食,你们不会主动发粮食吗?既然是被迫收下的粮食,国民党还乡团怎么报复,老百姓又怎么举报呢? 这样一来,解放军得到民心,老百姓得到实惠,皆大欢喜。 而“被动”得到粮食的老百姓,自然没有顾虑,纷纷出来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用三天时间给每个战士做了一双布鞋、两双草鞋、缝补好衣服。 那支破破烂烂的解放军,终于喘了一口气。 皮定钧是金寨人,吴家店离他家不远,自从参加红军以来,他已经16年没回家看过母亲了,所以这次驻扎吴家店,副旅长方升普就劝他回去看看。 皮定钧当然想回去,但是部队还没有摆脱危险,主将擅自离队不合适,此外他也担心回去看望一次,部队走了,老母亲被国民党还乡团报复,便决定不回去。 他在日记本里写了一段话: “再见了,我的母亲,我的放牛场,等着我们完成中国的民族斗争任务时,再来解放你们吧,换取你们的自由、你们的幸福吧。这个日子我相信是不会太久了。” 就这样,皮定钧有家难回,7月7日带领部队出发,继续向东行军。 他们突破青风岭封锁线、渡过磨子潭、占领毛坦厂,一路东进一路战火,终于在7月20日越过津浦线,抵达苏皖解放区,和兄弟部队胜利会师。 5 从6月27日到7月20日,皮定钧旅行军一千多公里,大小23战,成功完成吸引敌军火力、掩护主力部队突围的任务。 随后一段时间,向西突围的中原解放区主力部队,有的到陕南建立豫鄂陕根据地,有的回到陕甘宁,有的到武当山建立鄂西北根据地。 损失很大,但也保存了一部分有生力量。 从这里就能看出皮定钧多牛逼了,其他突围部队基本打乱建制了,唯独孤军奋战的皮定钧旅,出发的时候是7000人,除去战斗及非战斗减员,到苏皖解放区的时候还有5000人,而且能保持3个团的完整建制。 在战场上伤亡不可怕,能有序进攻及有序撤退,这就非常考验主将的能力了。 皮定钧就此一战封神。 正因为这份功劳,原本不显山不露水的皮定钧,才在解放军中崭露头角,不仅升任第三野战军的24军军长,参加了抗美援朝,也奠定了回国执掌大军区的基础。 毕竟那么多解放军干部,能做大军区司令的可没几个,得有让人信服的猛料才行。500 即便是1955年授衔的时候,在红四方面军普遍压低军衔的情况下,皮定钧的功劳也真正打动了教员,让他说了一句: “定钧有功,由少晋中。” 到了1969年,教员还记得皮定钧的功劳,开会的时候和他说:“如果怕苦怕死,革命是搞不出名堂的,就是要有你们中原突围那样冲锋陷阵的拼命精神。” 从领袖到将军、从干部到战士,所有人都敢牺牲且知道为什么牺牲,这样的国家,这样的军队,就是战无不胜的。点击「温乎」阅读原文​

在线观看下面链接直接跳出本站到视频网站观看